簡單一句話:

債務舒緩,就是協助債務人,重新安排還款計劃,減輕每月還款壓力,避免走上破產。

重點是:
降低利率
延長還款年期
減輕每月還款金額
部分情況下可能減免利息或罰金

但最重要:

債務舒緩不是不用還錢,而是換一個你還得起的方式還錢。

債務舒緩在不同地區的名稱
在不同國家或地區,「債務舒緩」的名字不一樣:

台灣 → 債務協商、前置協商

香港 → 債務舒緩計劃(Debt Relief Plan, DRP)

英國 → Debt Management Plan (DMP)

美國 → Debt Settlement, DMP

不管名字怎樣,核心精神都一樣:

讓你不用再被債務追著跑,能喘一口氣。

債務舒緩的流程
債務舒緩不是去銀行說「我想少還點」就可以搞定。它是一個需要文件、流程、和談判的過程。

以下是典型流程:

  1. 盤點所有債務
    先搞清楚:

欠多少?

欠哪幾家?

利率多少?

每月要還多少?

例如:

債務類別金額利率月繳金額
信用卡 A$150,00018%$4,500
信用卡 B$80,00016%$2,400
個人信貸$100,0009%$3,200

  1. 計算還款能力
    月收入 – 生活支出 = 可還款金額

例如:

月收入 $30,000

生活開支 $20,000
→ 可還款 $10,000

若原本每月要還 $15,000,就必須協商。

  1. 提出協商申請
    可以自己打電話去銀行協商

或找合法代辦公司協助

台灣若多家債務,可走「前置協商」

  1. 債權人審核
    銀行會審查:
    你收入是否穩定
    是否有隱瞞財產
    還款計劃是否合理
  2. 簽訂新協議
    若協商成功,銀行會跟你簽協議,明確寫下:

新利率

每月還款金額

還款年期

  1. 按新計劃還款
    協商成功後:

每月按協議還款

若收入又變少,要再聯絡銀行調整

債務舒緩的優點
減輕每月壓力

例如:

原本每月還 $15,000 → 協商後只需還 $7,000

降低利息

信用卡利率通常 1520%,協商後常降至 59%。

暫停催收

協商成功後,銀行通常會暫停催收電話與法律行動。

避免破產

若協商成功,就能保住部分信用,避免走到破產這一步。

債務舒緩的缺點
債務舒緩不是完全沒代價,也有幾個缺點需要注意:

❌ 信用紀錄受影響

台灣協商後,多數會留「特殊還款紀錄」:

留在聯徵中心約 3~5 年

未來貸款或辦信用卡較困難

❌ 總還款金額可能變多

協商後雖然月繳變少,但期數拉長,可能導致:

總利息比原來還多

❌ 協商不一定成功

銀行若認為:

你還款能力太低

或協商條件太苛刻

可能直接拒絕協商。

❌ 代辦公司可能收高額費用

市面上有很多代辦公司:

動不動收 5~20% 債務金額

協商不成也不退費

要特別小心。

誰適合做債務舒緩?
債務舒緩並不是人人適合,以下類型比較適合:

每月還有穩定收入
同時欠多家銀行
想保住信用,不想破產
願意誠實申報所有債務

若完全沒收入,協商幾乎不會成功。

誰不適合做債務舒緩?
若符合以下狀況,債務舒緩通常較難成功:

❌ 完全沒收入
❌ 欠款金額很小(例如 $30,000 以下)
❌ 想「不用還錢」
❌ 多次協商失敗,誠信紀錄不好

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
很多人搞混這兩個詞:

債務舒緩 → 總稱,重點是「減輕還款壓力」

債務重組 → 偏向重新談還款條件,甚至部分減免債務

簡單說:

債務舒緩是讓你喘口氣,債務重組是換還款條件。

常見迷思
誤解 1:債務舒緩就是不用還錢?
錯!協商後還是要還,只是還得輕鬆點。

誤解 2:協商一定會成功?
錯!銀行仍可能拒絕。

誤解 3:協商後不會影響信用?
錯!大多會留紀錄。

誤解 4:代辦公司一定比較厲害?
不一定!若債務不大,自己談也可以。

我的建議
若你正考慮債務舒緩:

先誠實盤點所有債務
計算自己每月能還多少
若債務不複雜 → 可先自己和銀行談
若債務多頭、金額大 → 可考慮找合法代辦,但要慎選
不要急著找代辦公司 → 多問、多比較

最重要:

債務可以協商,人生仍有希望。